绍兴列举网 > 教育培训 > 家教 > 不去学一些本领永远不会长到你身上
绍兴
[切换城市]

不去学一些本领永远不会长到你身上

更新时间:2019-04-26 09:41:46 浏览次数:124次
区域: 绍兴 > 柯桥
类别:高中家教
科目:全科
方式:一对一
地址:绍兴市区柯桥区温渎路161号金汇大厦一楼名思教育
网络上总是流行一种“快乐教育”,基本都是用西方人的教育理念套用在中国家庭的身上。鼓励释放孩子的天性。
颜老师想说释放孩子的天性这一教育理念没有问题,但是把释放天性和毫无约束的让孩子只有生长完全是两个概念。
几年前,有一种奇怪的“快乐教育”论调大行其道,认为玩是孩子的天性,父母不该逼孩子做不想做的事情,要尊重孩子的意见。
乍一看,这个观点并没有错,但是,孩子哪里懂那么多。
他哪里知道不学习的人,未来要多吃多少苦,要经历多少生活的磨难。
他只会觉得,眼前的快乐重要。
你现在不逼他,将来他长大了只会埋怨你:为什么当初你们什么都不逼我学?
孩子想学就学,不想学就不学,那还要家长做什么呢?
近看了去年的一个综艺节目,湖南卫视的《向往的生活》
被里面的一个片段感触到,特意分享给各位家长们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~
孩子想学就学,不想学就不学,那还要家长做什么呢?
1/父母的逼迫可能严厉,
但能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/
在往期《向往的生活》中,小提琴家吕思清老师凭借高超的小提琴水平狠狠圈了一把粉!同时也告诉了我们大家一个道理:父母的逼迫虽然严厉,但是能够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。
根据吕思清老师描述,自己是四岁学琴,五岁登台演出,八岁被中央音乐学院破格录取,十七岁获得了意大利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金奖并被誉为“东方人”……
在节目中,当琴弓搭上琴弦,一曲《梁祝》缓缓从他手底倾泻出时,在场的每个人,都被深深打动了,演员王迅的眼里,甚至有泪光闪过。
大家鼓励王迅,让他在世界小提琴大师面前展示一下,比划比划。但是,即使拉琴的动作到位了,出来的声音确实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。
放下琴,王迅失落地反复感叹:可惜我原来没坚持;
王迅说:小时候妈妈工资是一个月18块钱,但是却愿意花41块钱给自己买小提琴,刚开始自己也是很喜欢的,但是练着练着就犯懒了,不想学了,,,后也就莫名其妙的放弃了。
今天看到老师拉琴之后,现在觉得特别后悔,要是我当时再坚持下去的话,起码现在是个特长……
当时还有一位音乐人也是一位小提琴艺术家刘宪华,大家问刘宪华,你拉琴也是从小学的吗?父母逼着你吗?
“你是小时候被父母逼着学?”
刘宪华回答说:“对,被逼着。”
“那你小时候愿意吗?”
“我不愿意,一直到我十一二岁,就一直不想拉,然后我就参加个比赛,然后从那个时候,就开始喜欢了。”
“那你觉得现在感谢父母吗?”
“非常非常感谢。”
“是啊,如果他们不逼你,这些东西永远不会长到你身上。我小时候是放养长大的,什么都没学。”
为什么当初没人逼我?
寥寥数语,说出多少成年人的心声!
2/人生没有如果,别让自己后悔/
颜老师记得当初在上大学的时候,新生入学,大家都开始兴致勃勃的报名参加各种社团,课余时间报名学习各种舞蹈和小语种。我当初也是其中之一。
大学期间又是参加轮滑社,又是报名工商管理沙盘,又是报班学习韩语等等。
庆幸的是大多事情我都全部完成了,成功掌握了别人没有的一些技能,但是唯独学习韩语这一项半途而废了。
等到毕业工作后,回顾自己的大学生活,才开始感慨,当初韩语要是坚持学完好了,不求高级考个中高级韩语证书也算是对这段学习的一个交代,在工作当中也算是一个亮眼的个人专长。
不光我自己是这样,在工作中经常听到身边的很多人同样有这样的感慨:
如果有人逼我一下,也许我不会放弃学吉他;
如果当初妈妈逼我坚持学书法,我现在的字就不会丑到连签快递都不好意思;
如果当时坚持把游泳学会,那就不用花钱请教练教孩子游泳了……
可惜人生没有“如果”,只有“结果”。
有的时候,我们说自己对某某特长爱好、某某学科不感兴趣,所以没有坚持学下去。可是,扪心自问,那些当年我们放弃了“不感兴趣”的苦练、苦学,“省”下来的时间,又做了什么呢?
也许,你找到了自己真正喜爱、擅长的事情,但也有些人不过是逃离了这份“苦”,转而漫无目的、优哉游哉地随意打发掉了大把时间而已。
有一本很有名的教人提升自我的书叫《精进》,其中说道:这个世界上多的是短平快、付出马上就有回报的立竿见影的事,也多的是需要长期投入、靠矢志不渝的坚持才有大成的事,只不过,对前一种人们常常趋之若鹜,对后一种人们却避之唯恐不及。
孩子,尤其是这样,没人监管、没人逼迫的话,他会很容易放弃需要长期投入的事,选择简单、快乐、同时也是放纵的方式。
3/逼迫不是一意孤行,
而是帮助孩子继续坚持/
不论是学特长,还是学文化知识,都是一样的道理。
从小学到高考,12年的学习经历,仿佛一场极其漫长的马拉松,数不清的孩子会在中途“掉队”。
这时候,很多父母会想:
算了,孩子不想学就不学吧;
孩子还小,快乐重要,他爱干什么就干什么吧;
他对学习没兴趣,可能不是这块料,大不了以后不吃这碗饭。
这几年,有一种“快乐教育”的论调颇受追捧,认为玩是孩子的天性,父母不该逼孩子做不想做的事情,要尊重孩子的意见。
乍一看,这个观点并没有错,甚至还很顺应孩子的个性。
但是,孩子哪里懂那么多?
他们大多还难以深刻地理解什么是“不学习的人,未来要多吃多少苦,要经历多少生活的磨难。”
他们更愿意相信,眼前的快乐重要,所以顺从着他、让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,才是好父母。
其实,若说天性,知难而退、半途而废、避重就轻才是人的天性。而教育,不就是要帮孩子克服这些天生的怠惰,帮他成为更自律、更进取的人吗?
想起了前阵子很火的一个说法——孩子想学就学,不想学就不学,那还要家长做什么呢?
是的,任何学习过程必然要经历一段枯燥乏味的阶段,这时候家长不“逼”孩子,让孩子“不想学就不学”,那么孩子的学习永远只能停留在浅尝辄止的阶段,东学一下西学一下,永远体会不到深层次学习的乐趣,形成恶性循环。久而久之,孩子只能什么都学不会,什么都做不成。
孩子的兴趣,对特长也好,对学习也罢,其实都是很脆弱的,就像黑夜里的一颗小火星,很容易熄灭,而父母要做的,就是为孩子添一把火,鼓一把劲,在孩子的意志动摇时,坚定地扶他一把。
此外,或许有时候我们过分夸大了“兴趣”的重要性,只因为孩子说没有兴趣了、不喜欢了,就任由他把自己锈成一块“废铁”。
其实更多时候,孩子不是因为有兴趣才做得好,而是因为做得好,在这件事上得到成就感、满足感,才慢慢产生了兴趣。
小时候我自己特别喜欢画画,经常临摹一些卡通人物,花花草草,本来是自己画着玩玩,但是有一次在大家聚会的时候,有一个叔叔陶侃的问我,以后的相当什么。当我支支吾吾不知道如何回答的时候,父亲两眼放光,大着嗓门向大家说:“我姑娘,以后肯定能当个画家,她现在画画可好了,画的那些小东西简直和书上的一模一样。”
我本来当时很不自信,听完父亲对自己画画的肯定之后,更加喜欢画画了,即使现在我没能成为一名画家,但是从画画当中得到的自信和父亲当时给予我的那种肯定,让我到现在都保持着对画画的喜爱!
因为父亲的话,让我成功的对画画产生了成就感,和满足感,所以即使你不逼着我强制性的学习画画,我自己也很愿意花精力和时间去做。
颜老师在这里想要告诉各位家长的是:其实父母的逼迫,不是不顾客观事实的一意孤行,而是在孩子想偷懒、想放弃时,逼他不要半途而废,坚持陪他度过初的艰难期、中途的瓶颈期,并且在适当的时候给孩子小小的鼓励,让他从“要我学”变成“我要学”,这个过程也许很痛苦,但一旦成功,便能够一劳永逸。
更重要的是,我们逼迫孩子学习,根本的目的,并不在于好成绩,而是培养孩子的意志力、原则意识和对事情保持专注的能力。
我至今记得高中老师的一句话,有的事情,你做一遍感觉很累,做两遍三遍就觉得不行了,坚持不下去了,但是你只要坚持住连续做八遍,这件事情就会自然而然的变成你的一种习惯,你也不会再觉得累了。
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所有孩子,颜老师希望在所有的家长都能够成为那个告诉孩子,坚持一下,再坚持一下的鼓励者。陪伴他,鼓励他持之以恒的专注于某件事,让这件事成为孩子的一种自然的习惯,让孩子学会享受其中。
培养孩子的意志力、原则意识和对事情保持专注的能力,远比成绩本身更重要,也更能影响孩子的一生。毕竟,我们没理由相信,一个对待学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孩子,会突然有一天,全身心地投入去做另一件事;也没理由相信,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的孩子,会在未来面对生活的考验时,一下子做到百折不挠,一往无前。
孩子在学习中、成长中碰到的所有困难,其实都是未来生活的预演,只不过,在长大后,放弃、失败的代价要大得多。
如果不想让孩子长大后后悔,父母就要承担起责任,走在前面,成为孩子的引路人。告诉孩子,如果在人生的早期不好好学习,那么长大之后必然会后悔。在孩子想要放弃某项学习的时候,对他说一声:“孩子,再坚持一下,我陪着你。”
绍兴家教相关信息
2021-06-23
2021-06-23
2021-06-23
2021-06-22
2021-06-22
2021-06-20
2021-06-20
2021-06-20
2021-06-19
注册时间:2016年10月11日
UID:329550
---------- 认证信息 ----------
手机已认证
查看用户主页